林玉娟老師 獲護理教育學會104年度優良護理教師

學術榮譽

慈濟大學護理系林玉娟助理教授榮獲臺灣護理教育學會104年度優良護理教師(3/19日頒獎),身材嬌小的林玉娟老師講話聲音略帶沙啞,投身教育護理人才15年,學生表示,林老師很少責罵同學,以正向的鼓勵教學讓同學喜愛護理工作。
1997年慈大護理系第一年招生,林玉娟老師也提著行囊從西部到花蓮來教書,林玉娟老師回憶,當時系上老師大約七八位,大家要互相支援補位,像是他除了是內外科成人護理老師外,還要擔任精神科成人護理組的老師。1999年,慈濟大學提供獎學金讓林玉娟到華盛頓大學護理學院進修博士學位,並於2003年回國,奉獻所學。
林玉娟教書積極研發多種教案例如PBL、TBL、IPE、OSCE教案,這幾年更將「人形圖」概念引進護理教學,應用在臨床照護上。「照護病人不是只看到病,而是要和人產生聯結是很重要的。」林玉娟老師說,她舉例,大學第一次實習時遇到的病人林玉娟都還記得很清楚:「當你知道他們的故事,他們就像是你的朋友一樣,你不會忘記怎麼和朋友認識的。」而「人形圖」的概念和她的教學理念非常類似。
林玉娟老師表示,第一次看到人形圖是在一場研討會,他記得當時的人形圖只是畫出人和器官,林玉娟老師覺得只是看器官很冰冷,病人才是真正的老師,因此要求學生要畫病人整體狀態,將病人的故事用圖畫的方式描述,哪裡病痛,家庭有哪些人,個性如何,最喜歡的事情是什麼等等,甚至也要把照護者畫進故事裡。
林玉娟老師說,每次介紹完人形圖,同學第一個問題就是不會畫畫,他常跟同學說,只要你會畫圓形,長方形,三角形,你就會人形圖了。而每次同學交回來的觀察日誌,也是讓林玉娟很感動。林玉娟指著其中一個人形圖介紹,同學畫出爺爺胃部的問題,還有腳水腫等等,在繪畫人形圖時,把腦海中影像整理畫出來,就跟整理傳統的值班日誌,但多了人性。像是還畫到爺爺喜歡推輪椅出去走動開心的樣子等等,代表同學不是只看到病,還有病人的表情和需求,同時也檢視自己在面對這個病人時的情緒。
每一位護理老師除了在學校的教學外,還要親自帶同學到醫院帶頭示範如何協助病人傷口處理,家屬溝通等等,「我們必須比學生還要清楚病人的狀態,才能帶著他們實習。」尤其是一些特殊狀況,對20歲左右的學生來說從來沒經歷過的,例如死亡,要不斷的提醒學生病人的狀況可能不會好轉,讓他們有心理準備,「雖然已經有心理準備了,但真正面對病人往生,同學心裡還是很難過。」林玉娟老師表示,這時候就是適時的引導學生發洩情緒,哭出來,陪他們走過。
實習會遇到很多狀況,例如有學生會覺得病人對他們很冷淡之類的,林玉娟表示,有一次一個男護生覺得阿公很兇,有挫折,他引導學生幫忙阿公洗澡時,試著握住他的手,觀察阿公的表情。男護生後來在日記上描述,「我握著阿公的手時,看到阿公的眼角有一滴水珠,我以為阿公是不舒服,但水珠卻愈變愈大,原來是眼淚。」阿公洗完澡後告訴他們,因為太舒服了,讓他掉下眼淚。所以,透過師長的經驗傳承,讓護生慢慢知道如何與病人互動,如何去觀察病人,讓他們更有信心,也更能體悟到護理工作的神聖和重要。
現在大三的魏可昀表示,自己是一個比較慢進入狀況的人,但護理人員必須膽大心細,林老師知道自己的學習情形,在教學上會放慢速度,帶著她慢慢學習。很幸運遇到林老師,願意配合她的學習方式,一路上老師從沒責備過她,只有鼓勵她,讓她在學習上能夠順利。
從事護理教育超過15年來,林玉娟老師表示,看到很多優秀的學生,但是對自己沒信心,可能是因為她們在求學的過程中,遇到挫折,所以上大學以後,還是覺得自己不夠優秀,因此她覺得當一名老師,就是要鼓勵他們,找到適合這個學生的指導方式,讓學生發現自己的優點,建立信心,找到可以努力的方向。她表示,慈大護理系學生在經過四年全系老師共同努力後,畢業後到醫院服務口碑很好,她相信每個孩子都蛻變成長,成為優秀的護理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