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深耕計畫補助金額花東第一

焦點榮譽

2010-1教育部今日(2/13)公布「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審查結果。慈濟大學「TCU GPS 3.0 躍升慈大.深耕東台」計畫獲5,375萬元補助,獲補助金額為花東地區各大學校院最高
“利他人文”是慈濟大學的教育特色之一,0206花蓮大地震發生以來,慈濟大學師生與慈濟基金會志工第一時間投入震災協助關懷活動,截至目前為止已有超過五百人次參與,其中亦不乏畢業校友主動返回花蓮協助震災,師生亦發揮專長,或於災民收容中心成立「課輔陪伴閱讀中心」,陪伴關懷災童,或發揮專業提供救災人員舒壓服務。近年亦陸續榮獲青年發展署服務學習績優學校、服務學習績優教師及服務學習績優課程教案肯定。
花蓮地區颱風、地震多,慈濟大學創辦人證嚴法師表示:「災難來臨時有兩個地方不能倒:一個是學校、一個是醫院。學校是避難中心、醫院是救難中心。」因此,慈濟大學各建築物堅固且耐震度高,本次地震全校師生均平安無恙。
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分第一部分「全面提升大學品質及促進高教多元發展」及第二部分「協助大學追求國際一流地位及發展研究中心」,慈濟大學依據學校定位及校務發展規劃,提出第一部分計畫申請。依據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第一部分計畫經費核配原則,其中2成經費依學校規模(師生數)核定、8成經費依計畫書內容審查結果核定,慈濟大學師生數3千餘名,獲5375萬元補助,平均每名學生可獲15,534元補助,慈大過去連續10年榮獲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補助,累計總額4億1482萬2仟元、2016-17平均每生獲補助11,696元,為全國第2高。慈濟大學學校規模為東部地區各大學最小,獲花東地區各校最高金額補助,顯示辦學成效有目共睹,且計畫內容深獲審查委員肯定。
慈濟大學秉持全球化(Globalization),人本(People centric),永續(Sustainability)之辦學願景,延續深耕東台灣之辦學初衷,以學校過去10年教學卓越計畫成果為基礎,提出「TCU GPS 3.0 躍升慈大.深耕東台」計畫,以(1)優勢特色、接軌全球;(2)教研躍升、人本專業;(3)永續發展、深耕東台為目標,提出「慈大優勢亮點」、「全球慈大」、「教研躍升」、「未來人才培育」、「就業力培養」、「永續慈大:教育公共性」及「在地慈大:共生、共享、共創」等七大分項計畫,預期透過此計畫之執行,驅動慈大躍升,邁向追求卓越的第3個十年(TCU 3.0),達成「慈濟人文與學術專業薈萃的典範大學」之願景目標。
在「優勢特色、接軌全球」方面:從與全球慈濟志業產學合作開展,強化慈濟大學模擬醫學、綠色大學、天空學校等辦學優勢特色,並積極籌設訂於107學年度成立國際暨跨領域學院,以全英文及跨領域教與學之環境,吸引海內外學生就讀,提升師生國際移動能力。主動申請全球大學排名為提升學校知名度的途徑之一,2017年「世界綠能大學排名」,全球共76個國家、619所大學參與評比,慈濟大學首度提出申請,即獲世界綠能大學第200名。未來,更將以5年內申請進入符合本校學術特質的QS亞洲、QS年輕、QS生醫、QS醫學、THE亞洲、THE年輕、THE生科、THE醫學等大學排名為目標,鞭策本校師生持朝教學與研究持續進步。
教研躍升、人本專業方面:除持續全面提升教師教學及研究質量,確保學生學習成效外,為加強學生創新、創意、創業及跨域整合能力,提升就業力,全面實施「學院實體化」,進行跨系所跨學院課程整合,提供學生跨域學習機會,並加入業界師資資源,提供學生實務學習。慈濟大學與慈濟醫療志業長久以來透過校院研究計畫整合,逐步將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結合,為能實質提升慈濟校院研究水平及發展特色性研究,計畫成立「慈濟校院-中研合作研究平台」,藉由中研院、慈濟大學、慈濟醫療法人研究人員實質研究合作案,建構最好的理論並轉化為應用至醫學發展上,成為具前瞻性及慈濟特色的重要醫學研究。
 
永續發展、深耕東台方面:持續揚帆啟航計畫,提供弱勢生就學及助學支持零負擔,定期公開校務資訊及辦學成效,擴大全省15處及海外6個社會教育推廣中心功能,於各據點開設各式課程,提供多元學習管道,廣招社區民眾及全球慈濟志工進入本校終身學習,並與國際學院規劃設置之「專業慈善管理學分學程」、「救災科技學分學程」合作,開放為「全球志工大學」。
 
教育部107年度USR計畫整體通過率40%,慈濟大學通過「食在永續–綠色在地公民經濟推動計畫」及「『洄瀾風華.文創加值』在地觀光精粹計畫」兩件計畫,由本校整合花蓮地區大學扮演地區知識中心,連結在地業界、地方政府及民間組織資源,透過跨校跨領域師生共同參與,期許能為在地培育人才,分別協助在地觀光產業翻轉,打造獨一無二的「洄瀾風華」;及形成在地循環的綠色經濟,建立公民經濟。
 
本校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以「躍升慈大.深耕東台」為名,慈濟大學將一直都在,與東部共生、共享、共創,追求花東地區社會面、經濟面、環境面及人文面之永續發展。(文:教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