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良師研究獲台灣醫學教育學會研究獎殊榮

學術榮譽

111年度台灣醫學教育學會學術研討會11月5日於台大醫學院舉行,慈濟大學醫學系朱紹盈副教授、曾鼎鈞醫學生、何縕琪教授、曾國藩教授合作的有關無語良師研究,獲得台灣醫學教育學會研究獎殊榮。

由慈濟大學朱紹盈副教授、曾鼎鈞醫學生、何縕琪教授、曾國藩教授共同研究發表「大體解剖課程與捐贈者家庭互動的影響:學生給無語良師信的主題分析」,朱老師發揮自己的敘事醫學專長,與解剖學科曾國藩主任以及教育傳播學院的何縕琪院長,以及醫學系學生曾鼎鈞,針對125封、橫跨三年的醫學生寫給無語良師的一封信進行醫學生與捐贈者家庭互動的主題分析。今年七月刊登於國際醫學教育期刊排名第一的Academic Medicine,此次再獲台灣醫學教育學會肯定,師生們皆與有榮焉。

醫學系朱紹盈副教授也以「從大體老師的醫學人文教育到醫學教育研究」為題進行專題演講,朱醫師表示,這個研究是團隊合作的結果,慈大解剖學科二十多年來力行實踐,發展出獨具特色的慈濟解剖人文,而她只是將其用學術化語言呈現出來讓更多學術界先進了解。大會座長成大附設醫院特聘專家暨義大醫院講座級顧問林其和教授介紹時表示慈濟的無語良師全世界獨一無二,也帶動國內對解剖學大體老師的尊重,他一直期盼此人文與專業的課程能站上世界醫學教育的舞台,今日非常恭喜慈濟朱紹盈醫師團隊做到了。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賴其萬醫師回饋表示,這是他聽過最好的醫學人文的研究。參與年會的慈濟醫學系第一屆畢業生賴佩君醫師有感而發的說,她今天能在醫學教育繼續努力也是因為無語良師,無語老師對醫師們的影響是長久且深遠的。

慈濟大學醫學院陳宗鷹院長表示,感恩醫學教育前輩與同儕們對慈濟解剖無語良師課程的肯定,無語良師的課程的重點不是那個儀式或步驟,而是在於「無語良師」的課程目的是希望讓學生學到什麼?感受什麼?而慈濟設計的重點是要醫學生學習與感受「感恩、尊重、愛」。

解剖學科主任曾國藩教授表示,慈大首創將人文典禮納入大體解剖學的課程中,在每一環節上做到「讓生者心安,亡者靈安」,學生和無語良師的緣份始於課程前的家訪,學生因為和家屬有了感情互動,讓他們更謹慎地下刀解剖,也更能體會病人與家屬的心。這樣的安排除了涵養醫學生的利他人生觀與服務情懷之外,更照顧了家屬對親人離去的不捨與罣礙,安定家屬的心,協助家屬回復平靜的心,面對生活。而慈濟大學的無語良師是團體合作的成果,包括證嚴上人、精舍常住師父指導、慈濟志工和學校跨單位的同仁的合作等等,是大家對無語良師和其家屬的尊重和感恩。每學期解剖課程結束後,由每位學生親自寫信給無語良師放入棺木中,打破西方解剖刻意將大體視為物,而非人的連結。

證嚴上人呼籲「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以及慈大尊重生命的解剖人文典禮獲社會認同,目前已經有41,329位簽署遺體捐贈志願書,自1996年大體解剖教學啟用至今有1,139完成捐贈大體,醫學系平均5~6位學生就有一位大體老師,並進一步開發了模擬手術教學。感恩無語良師奉獻大體、感恩家屬無私成就無語良師的心願,成就醫學教育。無語良師研究刊載於國際知名的醫學教育期刊及獲頒台灣醫學教育學會研究獎,除了是對慈濟醫學教育的肯定,更讓無語良師的大捨精神及大愛可以繼續傳遞下去。